市城市管理局关于对淮北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第96号建议的答复

浏览次数: 信息来源: 市城市管理局 发布时间:2025-07-31 11:57 字号:

王海宇代表:

您好!您提出的关于加强我市“流动摊点”管理的建议收悉,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,衷心感谢您对我市城市管理工作的关心与支持。我局高度重视,会同相关部门认真研究,结合我市实际工作情况,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:

一、工作开展情况

(一)科学合理规划,设置便民摊群点。

落实“六项便民举措”“支持商业载体开展特色促销活动十二项举措”,坚持适度开放、有序经营、疏堵结合、规范管理”原则,引导流动摊贩就近入市,科学设置路边市、夜市及其他各类摊群点69摊位2000余个,要求摊群点摊贩在“规定时间、规定区域”有序经营,做到“人走地净”,在有效改善市容环境同时,带动就业创业3000余人。聚焦惠农、便民、规范、灵活目标,在城区农贸市场、居民区周边设置瓜果临时销售点63处,为290户瓜农开辟“绿色通道”,努力实现市容环境、摊贩经营者、居民消费需求三方共赢

(二)开展专项整治,强化联合执法。

先后开展“洁净相城迎新年”市容环境专项整治行动、“市容秩序大提升”六项提升行动等专项整治,常态化开展各类道路游商摊贩占道经营问题巡查监管,重点强化午间、夜间监管薄弱时段的管控力度,加大校园周边、商业地段、重点路段、景区周边、背街小巷等及群众反映投诉强烈的游商摊贩占道经营易发、频发路段,以及易形成露天市场路段的巡查频次,及时发现游商摊贩占道经营问题,依规予以规范整治,开展城警联勤执法,联合公安交警部门加大对“车载经营”、流动占道经营规范治理力度,规范治理流动占道经营5000余起。

(三)加强宣传引导,倡导共治共享。

依托“城管进社区”“城管面对面”,通过发放告知书、现场劝导等多种形式,向流动摊贩和广大市民宣传城市管理相关法律法规、设置摊群点的政策信息以及文明经营要求,提升守法意识和公共责任感。在日常管理中,注重运用说服教育、劝导示范等柔性执法方式,引导流动摊贩自觉遵守规定,争取理解与配合。鼓励市民通过12345便民热线、政风行风热线、智慧城管投诉平台等对违规占道经营等问题进行监督举报,形成社会共治氛围。

二、存在问题

一是《安徽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》删除了占道经营相关禁止性和处罚条款,目前日常执法主要通过沟通劝导,执法威慑力不强,联合公安交警部门开展多次集中整治,但整治效果存在反弹现象;二是规范设置摊群点的场地不足,部分摊群点选址因流量原因无法吸引摊贩持续入驻经营,且周边固定门店也对在附近设置摊群点存在异议;三是因财政紧张等因素,在智慧化管理手段上资金投入有所欠缺

三、下一步工作打算

一是持续加大执法整治力度。加强与公安机关的联动,深化城警联勤执法机制,增加联合巡查频次和覆盖面,对重点、难点区域实施更精准有力的管控,以柔性执法做好规范治理工作。

二是优化提升摊群点管理。持续开展“引摊入市”,指导各县区对现有摊群点进行科学评估,对位置不佳、利用率低的点位进行调整或撤销;在确有需求且具备条件的区域,审慎研究增设新的规范点位。建议属地政府统筹利用闲置商场等较大面积室内场地,引导流动摊贩入内经营,通过“引摊入室”打造特色化品牌餐饮项目。通过“疏堵结合”,在提升城市“烟火气”的同时,保留城市“文明风”。

 三是积极探索创新管理模式。借鉴“摊亮码”等信息化管理手段是未来方向,全市城管部门将认真学习包括肥东县“摊亮码”在内的外地先进经验,结合我市智慧城管平台建设实际,联合市场监管等部门,探索信息化手段在摊群点中的管理应用,提升摊点智能化管理水平。   

 

2025723